当前页面: 淮北先锋网 > 时政要闻

登革热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突发高热为主要症状 防蚊灭蚊能有效预防

[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22 11:39:34 稿源:淮北新闻网 ]
            

如果出现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持续一周不退的突发高热症状,可一定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感染了登革热传染病。6月15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登革热全年都有可能发病,高发期为6-11月份,市民做好防蚊灭蚊能有效预防。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其主要症状为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持续一周不退的突发高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以及整个人觉得很疲乏的“体痛”,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红”。

疾控专家介绍,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部分人群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登革热的传播流行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重要环节、任何一环缺少,疾病的传播就不会发生。该疾病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尚无有针对性的疫苗。

受气温影响,夏秋季节蚊虫大量繁殖。特别是室内外闲置的积水容器、易积水的低洼处,很容易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登革热病毒必须通过媒介蚊子的叮咬才能传给人,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也就是说没有蚊子就没有登革热,消灭蚊子就是我们精准打击、减少病患的主要途径。在我市,登革热媒介主要是俗称“花斑蚊”的白纹伊蚊。它的胸背和脚上有白色间条,一般在白天活动和吸血,下午比上午活跃。

白纹伊蚊的一生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级,喜欢将卵产在小面积的积水中,在水中通过卵、幼虫、蛹三个阶级发育成成蚊,在这三个阶级中任何一个阶级离开水就会死亡,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蚊子。灭蚊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消除其生长的“温床”——小型积水容器。疾控专家提醒,为了预防登革热传染病,市民可在住处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也可使用蚊帐、蚊香防蚊。外出时尤其是傍晚蚊子活动高峰,要尽量避免在树荫、竹林、草丛中逗留。疏通房前屋后的沟渠、下水道,平洼填坑,堵塞树洞,及时清理周边缸、罐、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对不能清理的有水容器要加盖,家中的水生植物要勤换水。如果被叮咬后出现疑似登革热的症状,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及时就医。(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徐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