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工商养殖支部:开展“三建三促” 打造“红心小屋”

[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26 18:58:56 稿源:濉溪县委组织部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要求,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严格、作用发挥不明显、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四铺镇周陈村工商养殖支部利用农村空置民房建设标准化为民服务场地——“红心小屋”,充分发挥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一、搭建一个平台,促交流沟通。场地灵活。通过“党员选、群众推、自己荐、组织聘”的形式,将“红心小屋”设置在有威望、热情高和党员居住地相对集中的党员家中。周庄老书记李维江、大任家党小组长周道岩了解到在家党员不方便参加组织学习、群众有纠纷矛盾“有理没地说”等实际困难,主动将自家的空置房间免费提供开放,作为大家读报学习、调解纠纷的场所,第一批“红心小屋”就此产生。设施完备。阵地做到“有组织机构、有活动场所、有服务站标识、有办公设备、有学习书籍、有值班制度、有工作制度、有党员志愿者队伍”“八有”标准,经镇党委审核后,统一授予“红心小屋”牌匾。资金支持。镇党委为“红心小屋”配备办公桌椅、图书、饮水机、电视机并征订党报党刊。同时在资金上,镇党委根据各个“红心小屋”建设不同情况,分别给与2000元至10000元等不同额度的建设资金支持,保证“红心小屋”正常运行。

二、健全一套制度,促规范管理。建立工作制度。包括学习制度、来访接待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承诺制度、服务反馈制度、情况报告制度、健全服务章程、服务公约、资金物品出入库等制度,确保“红心小屋”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完善基本资料。包括《困难党员群众花名册》《党员志愿者登记表和花名册》《矛盾调解登记台账》《服务活动记录》《党员学习记录》,确保“红心小屋”各项工作都留有“痕迹”、有的放矢。健全考核制度。镇党委出台《“红心小屋”考核实施细则》,对各村“红心小屋”工作采取专项检查、定期检查(每半年组织一次联合互查,每年组织一次考核)与随机检查的形式进行督查。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实地查访、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进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考核服务质量和效率、服务对象满意度、建立服务机构、规范和落实工作制度情况等。

三、创建一批载体,促作用发挥。立足村情“找路子”。周家庄老党员李维江家的“红心小屋”是本村党员群众经常聚会的地方,村民经常来此看看书报、学习领会党的政策,商讨一下全村“经济发展大计”。春节前,亳州的一位药材商希望村里流转600亩地,但挨家挨户找村民商量不仅耗时耗力,还会碰一鼻子灰。有着50多年老党龄的李维江得知情况后,立即召集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来“红心小屋”商讨此事,最终促成了这件增加村民收入的大好事。立足问题“开方子”。建立以“双亮”“双联”“双带”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双”工作机制,通过党员亮身份、亮承诺,班子成员联系服务点、党员联系群众,党员带头提建议、带头抓落实,有效推动党员服务。村党总支书记刘晓峰通过联系“红心小屋”了解到,部分有赡养能力的子女却让老人居住在破旧危房中,立即组织村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协商解决办法,最终制定了该村《赡养协议》,监督70岁以上空巢老人的子女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保障每月每位老人不少于300元赡养费,村组干部常年提供监督服务,解决了老人生活及后顾之忧,化解了赡养老人难题。紧盯目标“搭台子”。“红心小屋”党员志愿者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综治维稳等工作中,率先垂范,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周陈村过去路面年久失修,老百姓出行不方便,意见很大,却因占地等多种原因迟迟未予解决。“红心小屋”党员收集汇总群众的相关建议,及时向村班子反映情况,通过召开现场会,和群众进行沟通,做宣传动员,推动了张家道路修建,达到了党员满意、群众公认。

目前,周陈村的做法已在四铺镇20个村全面推广,累积建立52个“红心小屋”,共收集各类社情民意200余条,处置各类问题112件,在脱贫攻坚、秸秆禁烧、综治维稳、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从“干部定了干”到“群众说了算”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