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25 15:28:17 稿源:市人才办 ]
            

 

吴丽颖:惟愿不负一身白大褂

 

 

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看到他们痊愈出院,吴丽颖觉得很幸福,心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吴丽颖于1990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入职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二十八年来,她始终坚守着悬壶济世的信条,以一种对生命不离不弃的执着情怀,弘扬医生“救死扶伤,执着追求”的高尚情操。

消化内科是一个“管”得相当多的科室。食道、胃、肠、肝胆、胰腺……任何一个脏器出了毛病,都要到消化内科就诊,病症不但多而杂,且时有危急重症。这时,医生除了借助各种检测仪器,丰富的诊疗经验也尤为重要。

工作中,吴丽颖格外注重开阔眼界。除了在临床中不断积累经验,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论坛等,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并大量阅读国内外专业文献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然而,她的学习劲头并不止步于此,继续学习深造的求知欲望愈加强烈。工作近10年后,此时已为人妻、为人母的她,每天挤时间复习考研,于2000年一举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录取,攻读内科学硕士,主攻方向为急性胰腺炎。

2003年,吴丽颖学成归来,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带领科室人员共同进步。如今的消化内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医疗技术优势和特色鲜明,已成为省十三五重点特色专科、淮北市重点学科,在皖北地区消化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2015年被评为安徽省巾帼文明岗,2017年被评为省重点特色专科,今年一项医疗研究成功立项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

从医近30年,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多学科综合诊治、重症炎症性肠病的内科治疗到消化心身疾病的诊治,吴丽颖在消化内科疑难危重疾病诊治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主任医师、科室主任。面对亮眼的成绩,吴丽颖锐意进取的脚步仍未停下,惟愿不负一身白大褂,用心感悟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周开军:让智慧教育光芒点亮孩子的未来

 

 

2018年,市西园中学入选安徽省首批38所中小学智慧学校示范校名单,作为学校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周开军无比自豪。多年来,周开军誓做信息化应用的研究者与探索者,一路走来,虽荆棘满路,但翘首企盼,望见的是智慧教育的光明前景。

西园中学从成立之初就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为着力点,通过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2000年,周开军来到西园中学,他紧随学校发展步伐,致力于助推学校信息化改革之路。

2012年,在教育部下发的第一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上,西园中学承担的“信息技术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模式探索”的试点研究工作赫然在列,由此在全市中小学率先进入“互联网+学科教研”时代。2016年国家级信息化成果验收,专家组给予西园中学极高的评价。同年,周开军还作为淮北市唯一代表,在全省首届信息化成果交流会上分享发言。

在周开军的倡导下,为了顺应“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2017年秋季开学,学校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开办了两个创客班,意欲培养“合格型+专业特长型”的全面发展人才。然而,这一举措刚开始并不被家长看好。570多名新生,自愿报名的只有99人。周开军顶住压力,多次召开创客班老师会与家长培训会,并聘请名校领导给家长讲解未来新高考的发展走向,循循渐进地改变着家长的态度。2018年初一新生报名,创客班报名人数暴增,学校为满足学生家长需求开设了5个创客班。

在周开军看来,表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一定是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西园中学创客班的教育正符合这样的理念和要求。

“我现在一直在用PAD进行教学,自己做课件,有自己的资源库,把初中化学上下册的每一章节都录制成微课,方便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目前,智慧课堂、智学网等信息化产品在西园中学已常态化应用,在周开军的带领下,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研究和探索,在西园中学教师队伍中已蔚然成风。

 

唐世球:敬佑生命,甘于奉献

 

 

市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兼脑病科主任唐世球,带头践行“敬佑生命、甘于奉献”职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市医疗卫生行业的楷模。

1984年9月,唐世球进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怀揣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他勤奋苦读。

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唐世球的临床经验逐渐丰富,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先后前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进修中医内科,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脑病科进修学习,跟随安徽省名老中医周琦老师学习三年。

唐世球注重临床科技创新,带领全科研制两项中医药特色院内制剂:蝎蜈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疏风通络作用,应用于临床各种疼痛、淤血内停、颈椎病等;化瘀通络胶囊,应用于偏头痛及各类头疼。这两项技术均已达到市内先进水平,“简、便、验、廉”特色明显,在淮北市域乃至皖北地区具有较高社会影响。

多年来,他治学严谨,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撰写了1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温阳解郁汤治疗老年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等。其中2017年7月完成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研项目《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研究》,达到省内先进、市内领先水平。

唐世球因成绩突出,被评为第三届“淮北名医”“淮北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十二五”“十三五”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并有了一套自己的“四个坚持”:积极申报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以提高医院及淮北地区中医脑病诊疗水平;每年精读一本中医经典著作,以提高自身理论及临床水平;热情指导及带教实习、进修、下级医师工作;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基层医院发展和适宜中医药技术推广,定期开展“送教下乡”“五进”活动。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近年来,脑病科医疗质量有了很大进步,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全市首个实行脑病急诊、急救、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治疗体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任明新:引领学生发现语文之美

 

 

“爱学生,这是一切教育成功的秘诀。”这句话正是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任明新老师的形象写照。任明新从教三十一年,因为他中学起就喜爱语文,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他实现梦想成为老师后,便潜心于语文教学,致力于语文研究,立志让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在任班主任工作中,任明新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从教三十一年如一日,以自己的爱岗敬业赢得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爱戴和赞许,也获得了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艰辛的努力,从课前精心准备好的每一节课,到课堂上幽默机智的讲课,再到下课之后,任明新会及时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管是练习课文朗读,练习板书设计,练习作文教学,还是总结批改作业的方式方法,认真梳理学生们反馈的教学问题,他始终踏实谦卑,认真好学。正是任明新一如既往的坚持,才让他先后获得了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首届高层次教育人才培训计划入选者、享受安徽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热爱语文且有着较高语文素养的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有计划地学习和写作。任明新爱写并且能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任教以来,他每年的写作量约二十多万字,现有随笔和读书笔记二十八本。他还经常在休息时间背诵古典诗词,研读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魏书生等教学名家的教育论著,订阅六种语文教学专业期刊,及时了解中学语文教坛的新动态。任明新还在课余时间多次向本市语文名师进行专题请教和研讨交流,坚持利用暑假时间自费到宁波、西安等地聆听全国名师专家的讲座和授课,这些学习经历也让任明新不停进步,获益良多。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在任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学生们每天都会兴味盎然地阅读并学习语文,走进语文的美丽世界,去探寻发现语文之美。

 

刘栋:编苑吐芳华杏坛结硕果

 

 

作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一位理性、严谨、有才学的老师,刘栋除了在三尺讲台上用真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培养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同时她还用责任、能力和辛勤投身学校的学报编辑工作,长期的伏案工作,颈椎、腰椎的老毛病也成了她的 “职业标配”。

2004年初,刘栋由该校系部调入学报编辑部工作,同时承担着编辑校学报和教学授课的任务,成为学院双肩挑工作的老师。这15年间,刘栋虽然会时常接到登报作者的感谢与问候,但更多的是她默默无闻、循环不止、大量而琐碎的日常写作、编辑、排版和校对工作。栏目策划、选题甄别、格式规范、作者交流……每一期三审三校下来,审稿量近30万字。在部门人手少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已然成为工作常态。

让刘栋自豪的是,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一直在不断进步,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作者的肯定与信任、越发得到业界的肯定与奖励。《学报》的学术影响、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多次在全省、全国学报评奖活动中获得“优秀学报”等荣誉称号。2012年和2017年,在院机关总支争先创优活动中刘栋还两次被评为 “优秀党员”,今年3月,编辑部获得了淮北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2001年,刘栋在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近几年,她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院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多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研究和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方面。2014年11月,刘老师取得教授专业技术职称。

编苑吐芳华,杏坛结硕果。在记者问到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不辍?刘栋表示,就是凭借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文字工作的热爱,她才会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努力地走下去。

 

孙志辉:当好信息化教学“排头兵”

 

 

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孙志辉,2002年从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毕业后,一直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16年来,他静心教学,潜心研究,用心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作为一名信息老师,孙志辉深知,信息技术是前沿学科,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应用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信息世界冲浪。他平时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的技术与趋势,以新思路、新方法来开展教学。同事们都说他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而他却说:“在教学上,我永远只是一名小学生。”

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教学工作以外,孙志辉还坚持向书本理论和身边优秀同事学习,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加以消化吸收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他坚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春华秋实,播撒汗水的同时,孙志辉也不断收获着丰硕的成果,他2011年获安徽省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2011年获全国信息技术说课大赛一等奖,2013年获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获淮北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在学校担任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同时,孙志辉还承担着学校维修电脑、机房维护、教导处、办公室的相关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样样搞得有声有色。无论开展什么工作,他总是认真投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每天早来晚走,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哪位老师的电脑或网络出现问题,他都会及时地进行维修处理,这样既延长了学校电脑使用的寿命,又保障学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每学年开学伊始,孙志辉要在短短几天之内,把全校100多个班级,300多位任课教师的课程表排好。由于熬夜牙龈经常上火红肿,但他不叫苦,不说累,被同事们亲切称为任劳任怨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