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03 15:40:22 稿源:市委组织部农组科 ]
            

把“家常”聊到心窝里

濉溪县临涣镇湖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 孟伟

 

 

我来临涣镇湖沟村干扶贫工作已经两个年头了,在这两年里,我结识了不少村里的人,也经历了许多之前在城里从未遇到过的事。在这里我学会了“拉家常”“记日记”,在这里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每次面对广袤的田野,淳朴的老乡,都会使我有些浮躁的心立刻平静下来。在我心里,湖沟村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周为量老人是临涣镇湖沟村周楼自然村村民,1929年出生,五保贫困户,家徒四壁,常年无人照料,属于我包保的贫困户之一。针对老人的具体情况,我先后帮助他申请了金融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产业脱贫特色种植业奖补资金、村集体资产收益分红、免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等“扶贫工程”政策项目,并逐一落实到位。

可能是“鸟恋旧林”的缘故,老人对自己在八十年代亲手建造的土坯房情有独钟,纵然墙体已经多处破损,属于名副其实的危房。但他就是迟迟不肯拆掉重建。

多次登门,劝说无果,老人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一是年龄大了,不想折腾了;二是拆旧房盖新房太费劲,还要给村子里添麻烦。他流着老泪说:“盖好新房,我又能住几年?” 确实,这老屋记录了他大半生的悲欢离合。

不改造,老人住在危房之中,安全没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无法落实;要改造,老人态度坚决,不配合,难度很大。怎么办?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集体会议上,大家沉默起来。我想了想说:“我是外来户,已经包保他快两年了,我再去试试吧!”

于是我与周楼自然村包村干部周宗庆拎着前几天朋友送来的茶叶,再次上门。此次采取以“拉家常”走访慰问形式开展工作:先到他家帮助打扫一下卫生,收拾收拾房间,坐下来聊聊家长里短。一来二去,经过许多次的走访聊天,老人的思想有些松动了。

2018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雨袭击了整个淮北地区。临涣镇湖沟村受灾严重,暴雨来袭的当晚,我与周宗庆连夜赶到周为量老人家里,赶紧把老人安排到安全的房屋内住下,我们就忙着查看墙体的情况,清理屋里的积水。直到黎明的时候,老人屋子里的积水才被清理干净,因为清理及时,老屋才免于坍塌。

终于,经过前前后后二三十次“拉家常”式的走访,老人在2018年10月终于同意了参加危房改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不漏掉一个”“不放弃一人”的工作作风,秉承“走直路”“拐活弯”“敢碰硬”“不硬碰”,把“家常”聊到心窝子里的工作思路,我们湖沟村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提前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和赞赏,本人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扶贫人员。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和正在吐绿的果树苗,我深知老乡们的嘱托有多重,肩上的担子有多沉,前方的道路有多难,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会无怨无悔,尽心尽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挥洒青春,战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