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淮北先锋网 > 时政要闻

[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11 15:15:43 稿源:《旗帜》 ]
            

201953114919-(1)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

中共淮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黄晓武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淮北作为全国知名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基地,建市近60年来,为国家贡献10亿多吨原煤,也付出了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惨痛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来增强“四个意识”,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来坚定“四个自信”,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两个维护”,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新路。

微信图片_20190710171607

一、把握理念精髓,创新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正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思考,既是将辩证法运用于现实问题的经典范例,也是对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经过近60年建设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迫切需要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煤价断崖式下跌的巨大压力下,淮北与全国资源型城市一样,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穷则思变、困则谋通。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髓要义,聚焦“高碳资源、低碳利用”,强化“绿能生金、以绿增金”,确立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形成了“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即:坚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工作中心,激活招商带动、创新驱动两大动力引擎,打造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个“绿水青山”,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按照这一战略思路,淮北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变“乌金城市”为“绿金淮北”,变“依山建城”为“拥湖发展”,推动产业由“黑大粗”向“高精尖”跨越,城市由“主城带动”向“全域统筹”推进,环境由“治理脏乱差”向“更加洁净美”提升,成功将昔日的黑灰“煤城”改造为山清水秀、移步见景的生态“美城”。去年,“淮北市积极扶植新兴产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相关做法被国务院督查工作信息向全国推介,并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微信图片_20190710171612

二、打造绿水青山,夯实绿色转型发展的生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对淮北而言,要走绿色转型新路,必须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勇于面对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坚持不懈“增绿”“护蓝”,重构“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把荒山黑水整治好。针对境内石质山岩石裸露面积达60%、被公认为非宜林荒山等困难,独创“七步造林法”,让“石头山上造林”从不可能成为现实,为20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并持续推进美化、彩化景观提升工程,获全省唯一“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目前正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以创新之举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18.63万亩,新增耕地10.2万亩、建设用地3.16万亩、养殖水面3.4万亩,有效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土地再生的奇迹”。全面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彻底解决因建市之初规划建设不科学造成的黑臭水体问题。经过多年生态修复,淮北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塌陷区整治而来的南湖、碳谷湖、绿金湖等中心湖带串成了5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公园,相山公园4A、四季榴园4A、南山3A级等风景区环城而列,展现“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特色风貌,成功入围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大力推进中水回用,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在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及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考核工作中均位居第一;建成淮水北调市级配水工程,每年可从淮河调水1.2亿立方米,有效拓宽生活和工业用水来源渠道,最大限度降低地下水开采,把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多留给子孙后代。大刀阔斧关停采石场、小水泥等企业,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采石行为。实施采石宕口治理工程,经过山体修复、植被绿化、景观再造,使残破山体变成美丽风景线。把生态优势发挥好。注重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举办环湖自行车越野赛、国际马拉松、石榴文化旅游节、葡萄采摘节等,持续扩大旅游影响力,去年全年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3.9%、13.7%。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吸引大量游客,更成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特别是淮北立足城市中心湖带和生态绿脉,在优美山水之间创新规划建设“绿金科创大走廊”,将绿水青山与科技创新相融合,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园引制。近5年全市吸纳市外人口4万余人,成为全省仅有的三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

微信图片_20190710171617

三、加快产业升级,激活绿色转型发展的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把环境和生态纳入生产力的范畴,打破了环境与经济不可兼得甚至“零和博弈”的思维束缚,为形成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淮北深刻汲取牺牲环境搞开发的教训,注重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推动产业发展更加符合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要求,努力在绿水青山中创造金山银山。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发展方向,加大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全力引进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推动集群发展、智能转型和绿色提升。特别是培育发展符合国家规划要求的铝基、碳基、硅基、生物基和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相邦陶铝新材料、金龙电子、卓泰化工、完美生物等多个“世界第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其中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的第四代航空材料陶铝新材料,被列入国家首批次新材料产业目录,综合性能优异,应用空间广阔,千亿产业板块前景可期。优化“双创”环境,加快“源创客”等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果力智能等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把安全、绿色、高效技术改造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变“夕阳”产业为“朝阳”产业。其中,传统煤炭产业向现代煤化工产业迈进,做大做强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推动煤炭从工业燃料转变为化工原料,形成“煤—焦—化—电—材”循环经济模式,将煤炭“吃干榨净”,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卖出数倍、十几倍于原煤的“好价钱”;传统火力发电向更加节能环保迈进,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新型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每发一度电仅耗煤251克,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在第30届国际电力大会上获“年度全球洁净煤领导者奖”。坚决淘汰落后技术产能。加快市场出清,近3年来退出环保不达标、技术落后的规上工业企业379家;关停煤矿8座,煤炭去产能近900万吨,现存产能压减产量600万吨。严把入口关,对不符合绿色转型导向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不予准入,去年仅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就婉拒总投资60亿元的20多个项目,综合评审通过率35%。目前,淮北非煤产业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增加值占比达71.7%,较2011年提升近40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GDP的36.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产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微信图片_20190710171622

四、增进社会共识,凝聚绿色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好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必须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塑造绿色生活方式。20多年矢志不渝开展文明创建,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成绩成功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特别是依托全市3200支志愿服务队、近20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清理等志愿服务,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使低碳节能、惜水护绿成为市民自发行为。去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119万人次、植树405.6万株。积极鼓励绿色出行,建成覆盖全市一县三区城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设280个站点,投放1.14万辆,超过85%的市民免费使用过公共自行车,日均使用量5万余次。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加大新能源公交车引进力度,进一步降低出行排放。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日处理餐厨废弃物100吨,入选国家第四批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构建环保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并全面落实突出环境问题市级领导包保整改责任制,加大生态环保在县区、相关部门考核中的权重,有力加强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领导。依托领跑全国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优势,加快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网络,力争2020年建成手段完备、数据共享、实时高效、管控有力、多方协同的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在全市设立四级河长1076名、四级湖长85名,河长制湖长制考核工作获全省第一名;在实现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全覆盖基础上,创新建立“第五级林长”,从老村干、老教师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人员,担任孤立古树保护责任人、山场绿化管护段长等,全市五级林长1549名,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微信图片_2019071017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