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24 09:29:55 稿源:相山区委组织部 ]
            

此前屡禁不止的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有效整治,综合环保治理给辖区百姓打造一个“洁序净美”的宜居环境,以往令人头疼的违建彻底拆除……

今年以来,淮北市相山区以街道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管理体制,不断在赋权、下沉、增效上下功夫,以“街道吹哨”反映群众诉求、发出集结令,以“部门报到”引领各相关单位积极响应、精准执法,形成了综合执法的强大合力,解决了一批“硬骨头”问题,更好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受群众的好评。

明责赋权优化职能

街道“吹哨”奏响“合唱”

常年工作在群众身边,街道最容易发现问题,最清楚问题原因,最知道群众想要什么、烦恼什么,许多基层治理难题需要街道去面对和解决。但由于责大权小、权责不清,往往有心无力,特别是面对拆除违建、环保治理、整治违法经营等难题时,既没有执法权,又无法有效调度各执法部门,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如何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作为我市争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的主阵地,在市委统筹推进和区委坚强领导下,相山区深入开展街道体制改革。全区8个街道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吹哨报到”改革,依据街道职能定位和创新体制要求,设置综合办、党群工作办、公共管理办、公共服务办、公共安全办、区域发展办6大办公室,结合街道实际增设1到2个工作机构,整合优化部门职能,推动街道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好办事、办成事、快办事。

同时,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城市管理局研究制定向街道派驻城管中队方案,有效推动城管力量、治理力量下沉街道。其中,南黎街道、东街道将城管派驻街道人员分派到17个社区,着力增强了街道社区统筹协调功能,确保街道社区党组织有责任、有权力、有能力为群众办事。

建立综合执法中心

“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为解决基层执法力量分散、难以“握指成拳”等问题,相山区在“吹哨报到”改革工作中整合执法机构和资源,完善综合执法实体化、常态化机制,确保综合执法形成合力。

今年5月31日,南黎街道综合执法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综合执法中心由街道统筹,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公安、司法、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6个行政执法部门,同步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行合署办公。

综合执法中心开展日常巡查,对与群众密切相关、街面常见、举报高发的可直接处置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对领导批示、群众关注、媒体曝光等重大案件进行处置;接受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派发的任务单,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研究、解决属地综合执法的重大事项,对重点区域的城市管理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定向打击和快速整治。日前,综合执法中心就组织古城派出所、区城管局三中队、城里社区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群众举报反映的非法占道经营现象进行集中治理,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得到了周围居民的一致好评。

东街道研究制定《综合执法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按照“1+5+N”(“1”城管、“5”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模式成立综合执法中心,实行“集中办公、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建立会商研判、考核考评、履职监察、日常巡查机制,街道管理逐渐走上精细化道路,居民反映的占道经营、多年违法建设、小餐饮油烟扰民等问题能够更快速有效地解决。任圩街道、相南街道等街道也相继组建综合执法中心,今年下半年以来,各街道开展各类综合执法活动80余次,根治了噪音扰民、非法经营、环境脏乱等一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作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加快街道执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的建立运行推动了执法力量重心下移、权力下沉,赋予街道更多自主权,也更利于及时服务群众需求,真正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网格员一线巡查

贴近群众精准服务

“吹哨报到”基础在于一线信息的收集。在综合执法工作中,各街道网格员走进群众、贴近群众,看清楚治理堵点,感受百姓痛点,使“吹哨”更快更准、更有针对性。

南黎街道探索“支部建在网格上”,在11个社区分别成立网络化管理中心,形成网格135个,设置网格员127人、楼栋长994人。街道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推动基层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双网合一”,随时随地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

东街道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依托物业服务革命,打造“楼道红管家”“民生快递”等党建服务品牌,推进支部建设、区域共建、物业服务、城市管理、监督评议“五进网格”,形成“纵横到边、覆盖全面、活动开放、功能互补”的网络化党组织建设格局,做足群众工作的“小文章”,切实打通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部分社区以楼栋为单位,核定“1名网栋长+N名党员信息员+社区群众监督员”的服务模式,各网格员每天到网格责任区域不定时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居民服务需求和环境情况,结合网格辖区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网格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

多方联动拓展合作

共建共治共享成效

“吹哨报到”改革除了要求执法力量到街道“报到”外,还整合带动体制内其他单位和体制外力量,不断拓展“报到”服务的参与面。

相山区横向推进区域党建融合,进一步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共建机制,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

其中,南黎街道与17家“大工委”成员单位、57家社区“大党委”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围绕基层治理、综合执法等开展联席会议或活动70余次,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东街道与11家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在党的建设、困难帮扶、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等项目上建立“共建双方协商立项、共建单位履责实施、街道工委定期问责、区域成员共同评价”的运作机制,以“小街道”撬动“大单位”,全力聚焦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相山区还深化“双重”管理,按照“居民点单、组织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组织全区5500余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接受党组织管理,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桂苑社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开展“邻里守望 共建共享”工作。通过在职党员与小区住户结对连心,形成“1名网格员+1名指导员+N名在职党员+社区群众”的服务模式,推动在职党员真正“沉下去”。目前,社区已有102名在职党员进行了结对认领,覆盖居民达到306人,发现600余个问题,有10余个问题上报综合执法中心得到及时解决,其他问题由社区党总支协调处理,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