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2-25 11:03:14 稿源:市委组织部农组科 ]
            

近年来,淮北市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党建引领,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引入金融活水、拓展增收途径等方式,推动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2019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2268.5万元提升至6583.9万元,同比增加190%。

一、全面清理村级违规合同。全面排查摸底。明确挤占强占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方不按合同约定合法经营、合同履行不及时等8类重点,以镇(街道)为单位,组织所辖村对现有集体资产资源全面摸底、清查建账,审核合同2610份,排出不规范合同1312份,涉及门面房、民房、山场、厂房、学校等各类集体资产,分类造册。动真碰硬清理。把清理规范行动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起来,按照“村级调解—司法调解—依法起诉—强制执行—纪律约束—法律约束”步骤推进清理工作,对瞒报隐匿、侵占集体资产等违纪违法行为严肃追究问责,拒不归还的移交司法机关。以镇(街道)或村为主体聘请律师,依法依规修改、完善、规范合同,进展情况及时张榜公示。清理不规范合同1293份,挽回损失1200余万元。远近结合规范。狠抓“当下改”,拟定集体资产资源出售、租赁、承包等不同合同样本,将规范后的合同按样本重新公开招标或发包。又注重“长久立”,制定《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明确镇(街道)统一保管所辖村经济合同原始文本,逐村指导完善集体资产资源台账资料等;村“两委”班子定期公开资产资源变更和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并按“四议两公开”等要求分配处置。

二、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引来金融“活水源”。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紧抓11个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机遇,从淮北农商银行选派15人担任金融村官,推进信息采集、信用评定、授信等工作,7726户被评为信用户,累计授信2.36亿元,用信4016.23万元。聚焦村集体“借贷难”困境,引导涉农银行创新开发“芳香贷”“粮贸贷”“石榴贷”等10多个金融产品,累计对8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授信880万元。遍植项目“摇钱树”。从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发展潜力大的村择优收录项目438个,逐个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量化目标任务、发展路径、具体实施步骤等。累计完工项目193个,在建项目47个,产生收益项目189个,已获收益1125.3万元。打好创富“特色牌”。探索创新资源开发、乡村旅游、联合发展、劳务创收、技术合作等“十种”模式,对村级区位优势明显村,通过将集体资源发包租赁或自主经营、设商铺厂房或仓储中心、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等方式,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对位置偏远或资源匮乏的村,通过“村组织+合作社+农户”形式创办合作社、集体资源入股超市、企业等方式,促进致富增收,累计增加收益1045万元,农户实现收益2911.5万元。推广增收“好路子”。依托“百村示范”工程,选树培育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示范村。编印《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暨农村发展项目汇编》,收集整理26个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整合全市45项农村发展项目,每个项目逐一列清内容、申报要求、申报程序、联系单位等,为发展集体经济、选择适宜项目提供借鉴参考。去年以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至50万元村由127个提升至216个,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由10个增至25个。

三、持续强化人财物保障。选育“领头羊”。扎实推进“能人回归”工程,引导33名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回村任党组织书记。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发展能力建设,先后组织70余人次赴浙江等地开展“名村挂职”, 124名扶持村书记接受集体经济专题培训;建立“一抓双促奋斗最美”村书记大讲堂制度,5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堂、交流经验。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将村干部报酬待遇和集体经济发展相挂钩。招引“金凤凰”。出台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聚焦乡村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能人才、“三农”工作者“四支队伍”,细化18条具体举措。建立11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其中9个“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先后78家企业入驻创业园,吸引2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好“资金池”。持续加大资金支持,除中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外,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配套资金3200万元,给予纳入年度“百村示范”扶持村一次性补助50万元。金融、财政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提供创业补贴贷款,对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按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