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淮在行动】各界人才和人才工作者谈感受①

[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1-07 17:27:19 稿源:市委人才办 ]
            

党的二十大代表、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市传媒中心主任记者  潘伟华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无比庆幸,自己能成为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的亲历者、记录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耕基层一线,用笔尖记录时代,用镜头见证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是坚持导向为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作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始终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聚焦新闻宣传主责主业,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二是厚植为民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从事新闻工作18年,我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记录、传播动人的故事,展现新时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未来,我将继续为时代记录、为祖国放歌、为人民抒写,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三是练就过硬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对新时代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时刻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强化互联网意识,增强网络舆情风险研判能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切实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让主流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时代为底色,以天地为全景,把新闻写在江淮大地上、写进群众心坎里,争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市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安徽理士检测中心总监  陈志平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未来5年及更长时期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遵循。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实力直接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只有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才能赢得竞争优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高端企业的方向,应该是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作为领军企业,我们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发力核心技术的克难攻坚。要放大格局,联合创新,开展卡脖子的技术攻关,成为国家战略科技的有生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基础研究,基础科学,正是我们被西方科技卡脖子后的最痛领悟。这些卡脖子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永远无法和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分庭抗礼。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比如在我们擅长的5G储能、动力电池等领域做深做细,一招鲜吃遍天,要学习华为、大疆这样的科技企业领跑世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亟需静下心来,夯实基础打牢根基。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材料等基础。身为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奋起直追,要有板凳十年冷的决心!

关山飞越,科技为基;鹏程万里,创新为依;强国之路,人才为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速发动科技创新引擎,昂首阔步,劈波斩浪,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

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科长  刘云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工作者,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我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不断更新思维观念,始终保持人才工作思维的敏锐性和前瞻性。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培养、选拔一批本土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现有人才政策,加大人才招引力度,聚集一批人才。二是紧扣产业发展,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上求突破。紧紧围绕“五群十链”产业发展,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搭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创新创业平台,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留住人才。在我市企事业单位建设更多博士后或博士创新实践基地,柔性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三是注重校地校企合作,在吸引青年人才来淮就业创业上求突破。在市内外高校设立“高校人才工作站”,组织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吸引更多人才来淮干事创业。四是训赛结合,在提升技能人才素质上求突破。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等提升技能人才素质。五是贴心服务,在人才服务上求突破。优化人才政策兑现流程,采用“店小二”式的服务方式服务人才,努力推动淮北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