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朔里镇:把好“三关” 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3-13 11:00:00 稿源:安徽先锋网 ]

近年来,杜集区朔里镇始终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坚持把好“选、育、管”三个关口,持续提升后备干部队伍整体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把好“选拔”关,拓宽人才“蓄水池”。突出政治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领导班子+包村干部+村干部”三级调研机制,严格按照《杜集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要求,聚焦村级班子运行情况中期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村级班子结构、运行情况以及村干部现状,形成分析研判报告,为后备干部摸排储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拓宽选人视野。制定后备干部选拔办法,紧扣“年龄、能力、学历”三个要素,通过上户走访、线上沟通、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挖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等重点领域的优秀人才,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动态培育乡土人才87人,从源头上保障村级后备人才队伍质量。严格录用程序。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按照“资格审查+笔试+结构化面试+实地考察”招录程序,把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务能力、群众公认程度等条件作为考察内容,做好资格审查和实地考察工作,做到竞争上岗、择优录取。2024年朔里镇新录用村级后备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9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7名,为下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做足人才储备工作。

把好“培育”关,夯实能力“基本田”。落实“1+1”精准联系培养机制。为每名后备干部指定1名镇级机关干部和1名经验丰富的村“两委”干部作为帮扶导师,每月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以“老带新”帮扶模式,对后备干部开展全覆盖轮训,帮助后备干部理思路、传经验、教方法,全周期助力后备干部成长。开展“雏鹰”提能行动。利用市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开放式党校等教育阵地,围绕农村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电商直播和乡村治理等主题,科学制定课程,持续为村级后备干部“充电补能”。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农机驾驶、特色农产品种植等培训班6期,9名后备干部在乡村实用技能培训中获得证书。搭建实践交流平台。结合各村发展现状、特色产业等因素,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参与征地拆迁、信访维稳、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引导其在一线工作中发挥作用。举办“乡村振兴·奋斗有我”主题演讲比赛,22名村级后备干部互看互比,边赛边学。

把好“监管”关,系牢廉洁“安全带”。组织考核评议。细化考核指标,围绕“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制定《朔里镇村级后备干部考核办法》,通过“自我评价+组织测评+群众评价”的方式,客观评价后备干部在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表现,同时将考核情况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培养使用重要依据。强化动态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动态调整”的用人机制,将年终考核测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实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后备干部优先推荐入党、选配为村“两委”干部,对出现违规违纪、测评不合格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退出。截至目前,共有9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队伍。抓实警示教育。发挥“清风朔韵”廉洁文化品牌效应,把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定期开展集体学习交流、廉政谈话会,引导后备干部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拧紧思想总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