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三维发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盘活空间资源、完善办理机制、聚合治理合力三个关键维度发力,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空间赋能,打造“零距离”议事平台。精选议事场所。坚持“阵地便民、服务就近”原则,挑选群众常去常聚的场所,打造沉浸式议事空间“初心庭院”,不但具备休闲功能,还专门配置意见箱与民情记录簿,让议事场所兼具“烟火气”与“议事味”,实现群众抬脚就能进、随时可以议。优化空间布局。聚焦政策咨询、矛盾调解、民情收集等核心功能,统筹打造“和风苑”综合性议事阵地,科学规划空间功能分区,将村民的零散声音系统集成为精准民意,推动议事协商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丰富服务内容。将服务场景嵌入村民日常生活,常态化开展“微讲堂”“小剧场”等活动,通过小品快板、戏曲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医疗报销、义务教育、就业帮扶、养老保障等民生政策用“大白话”讲清楚,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活动24场。
机制固本,构建“闭环式”办理流程。拓宽收集渠道。推行“双联动”需求收集机制,线上发挥网格微信群“双向沟通、即时响应”作用,确保群众诉求“指尖直达”;线下定期组织村居“两委”、调解骨干、网格员下沉走访,鼓励群众把问题讲出来、诉求提出来。今年以来,累计收集社情民意68条,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知“民需”。实施分类处置。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办理机制,针对一般性事务推行“即收即办”模式,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50分钟,实现“小事不出村”;针对矛盾纠纷,组建由网格员、调解员等组成的联调队伍,通过多元合力攻坚,协商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1%。注重结果反馈。建立“收集—受理—办理—反馈—评价”全流程办理机制,办结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网格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及时告知,同步开展满意度测评,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待。目前,各类事项办结率、满意率均达95%。
力量聚合,培育“多元化”调解队伍。建强核心队伍。村党支部牵头,整合多方力量组建“和风调解团”,创新推行“1+N”包片联户机制,确保纠纷早发现、诉求快响应。广泛吸纳村民代表、“五老”人员、青年志愿者等加入“红板凳队伍”,定期入户收集意见;打造“韩英”“老贾”等品牌调解工作室,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引入专业支撑。联动街道司法所、派出所、“三官一律”等专业力量,通过定期开展法律宣讲、典型案例复盘、调解技巧指导等活动,不断提升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的专业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化服务。创新激励模式。设立“乡村振兴积分超市”,将群众参与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环境管护等治理事务与积分奖励挂钩,积分可直接兑换米面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今年以来累计发放积分54300余分,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当前页面: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