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淮北先锋网 > 时政要闻

淮北市“城市双修”工作纪实

[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31 16:03:38 稿源:淮北新闻网 ]

  自2017年7月国家住建部将我市列为全国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后,我市以生态网络规划为引领,通过全面系统性的“城市双修”评估,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计划和项目库,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如今,生态文明之花开遍淮北大地,在收获“双修”果实的同时,回望来路,我们为一路披荆斩棘的勇气感到骄傲,更为那颗认准生态建城的初心感到自豪。

  资源开发话沧桑

  我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1958年5月5日,淮北煤矿筹备处正式成立,大规模开发淮北煤田的序幕就此拉开。到了1976年,我市原煤生产能力突破1000万吨。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外来人口也随之急速增加,直到1977年突破百万人口大关。21世纪初,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已拥有15家煤矿、10家选煤厂、1家发电厂,在全国工业100强中位列19名。

  煤炭工业在我市经济结构中一直居于支柱产业地位,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财政经济的重要来源。建矿六十年来,我市生产出10亿多吨煤炭,而以原煤为动力的坑口发电是华东电网的主力军之一。煤炭的高强度开采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区域资源供应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却给自身发展带来重重危机。

  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我市煤炭开发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境内煤炭储量日益减少,开采难度不断加大,面临枯竭的境地;由于采煤挖掘活动已达到700米深,其以上岩层结构遭到彻底破坏,岩溶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加之煤电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区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域内由于开采煤炭导致的塌陷区域已接近30万亩,其中水域面积占1/3,随着煤炭的继续开采,预计2020年塌陷区域将达50万亩;受到煤炭开采和相关产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我市区域内河流水体大部分时段为劣Ⅴ类水质,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加速,过度开采建材石料,导致我市山系山体受损严重;大力发展煤电产业,早期输电和铁路线路无规划建设,分隔用地严重……

  重重困境仿佛一道道闪电,不断地劈打在我市发展前行的道路上,又像一阵阵惊雷,将沉浸在仅仅依靠资源成长的淮北彻底惊醒。

  生态文明促转型

  高屋建瓴,党的政策绘制生态文明蓝图。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辩证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并不矛盾。这仿佛一盏明灯,为淮北生态城市建设指明方向。

  规划先行,不断完善规划体系。2009年,市政府携手中科院生态所对我市的经济、交通、产业、人文、资源、自然环境、水生态系统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论证与分析,并于2010年完成《淮北生态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此后,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我市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编制完善以生态网络为本底,以城市空间规划、城市空间特色风貌规划、城市双修专项规划、水生态规划等为支撑,以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抓手的,“多规合一”、上下联动的城市规划体系,并不断加大对城市环境改造的投入,激活基础设施存量,用活有限国有土地,盘活城市自然禀赋,搞活城市资产运营。

  通过生态景区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河湖治理、湿地培育、矿山环境修复、石质山绿化、工矿棚户区改造等建设项目,实现山水资源升值,将生态的理念融入城市的运营之中,形成“山水相依、山青水绿、城在园中”的生态城市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做活“山、水、绿、居”的文章,加快生态建设,塑造清雅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得到不断提升。这座煤炭乌金城市变“美”了。一路走来,她先后荣获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6年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优秀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省级生态网络规划试点城市等称号,更是于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并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俯瞰淮北,六横八纵一环布局的城市道路宽敞、绚丽,犹如一条条彩带纵贯城区。绿随路走,居家附近有公园,门前通绿道。面积12平方公里的相山风景区将城市深情拥入怀抱;南湖、东湖、中湖、华家湖湿地景区,湖水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萧濉新河两侧绿树红花,水映蓝天;往日的采煤沉陷区,变成了景色宜人的湿地公园,小桥、碧水、荷花相映成趣……

  绿金发展淮北梦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砥砺前行十余年,已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随着党的十九大吹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号角,我市将持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建设和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在未来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城市双修”工作,对城市的重点生态区域进行整治建设,打造城市名片、树立淮北良好形象,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将淮北从一座蕴藏乌金的煤城打造为开遍绿金之花的美城,以淮北之美成就安徽之美,增添中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