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在乡村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我市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摆上优先位置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根据国家和我省相关部署要求,我市围绕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
2015年,我市在首批4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2016年底,我市继续选择8个村开展试点,杜集区同时自行组织在全区范围内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至此,我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启动。
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全面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县级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支持入股转包互换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开展全程土地托管或主要生产服务环节的托管,加快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覆盖全部县区。深化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价值评估抵押物处置及抵押款贷款风险的缓释补偿机制,切实把经营权用足用活。
在以往改革试点基础上,我市今年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推动相山区所有村(居)、其他县区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居)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同时,确保五分之一以上的村(居)开展“三变”试点工作。各县、区正在认真制定“三变”实施方案,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综合服务等方式,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政府帮扶资金,多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2018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益增长5%以上,全市消除50个无集体经营性收益的“空壳村”。
宅基地新的“三权分置”改革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也是今后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我市还将积极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平台,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记者 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