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总工会实施工会凝聚力工程提升自身建设水平
去年7月,市餐饮与酒店行业工会联合会、市房产超市工会联合会相继成立,我市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再次实现新突破。
顾村经验采取的是“抓大、圈中、盖小、归类”立体化组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市总工会推广“顾村经验”从抓行业工会组建入手,采用通过“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吸收未建会单位职工加入工会”等方式建立“蓄水池”,待会员达到一定人数后倒逼企业支持建会,推动单体入会。市餐饮与酒店行业工会联合会、市房产超市工会联合会成立后,市总工会又将行业、楼宇工会联合会纳入了工作计划,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发展定位和要求。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实施工会凝聚力工程,夯实基础、规范运行的工会自身改革更加深入,各级工会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工会工作体制运转顺畅高效;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会实力进一步壮大、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
工会改革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市委《淮北市总工会改革方案》,针对加强党的建设、改革领导机构、强化机关效能、推动力量资源向基层倾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6份配套文件,推动22项改革任务落地。市、县区工会领导班子配备了专挂兼职副主席,委员、常委中一线职工比例进一步提高,14家系统(产业)工会主席基本实现同级党(工)委班子兼任,并设置专职正科级副主席。
基层活力有效激发。联合市委组织部推行“四带四互三结合”党建带工建机制,开展工会组建“重点推进年”、农民工集中入会等活动,开发区(工业园区)、出租车、快递、劳务派遣公司等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相继成立,全市基层工会发展至3419家、会员44.3万人。大力推行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工会结对共建“1610”模式,被写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基层工会创新案例和深受职工欢迎的实事征集活动,培育出相山区总工会《专设窗口引领农民工“回娘家”》、杜集区林光钻探公司《“1+1”孝心工资》等470项鲜活经验,65家基层工会获评省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大力实施基层工会干部“135”“双百双千”培训计划,轮训工会干部1万余人次。先后招聘4批12名基层工会社会化工作者,每年将60%以上经费用于基层,着力保障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统筹运用“四种形态”,营造工会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走基层工会、入车间班组、访职工群众”等活动,建立健全工会机关干部“五个一”联系点、挂任非公企业工会副主席等制度,帮助基层工会解决问题2300多件,形成职工队伍状况、工会改革等调研报告120余篇。构建“三管齐下”经费收缴格局,经费收缴覆盖面持续扩大,开展工会经费收支联审联查活动,经费使用绩效进一步提升。(首席记者王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