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淮北先锋网 > 时政要闻

淮北市完成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任务

[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23 11:24:33 稿源:淮北新闻网 ]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和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截至10月底,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28件,完成目标任务的103.9%,为受援人挽回损失2000万元。

为了扩大援助范围,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受益,我市降低准入门槛,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上,把产品质量纠纷、环保纠纷、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等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扩大了援助范围。同时结合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将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全部纳入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并开设绿色通道,法律援助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拓宽。

我市还层层落实责任,积极开展督查,加强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年初召开全市法律援助民生工作会议,将目标任务分解至各县区。市中心及各县区法律援助机构通过动员会、推进会等方式,推进实施。9月下旬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各县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开展督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县区,各县区于10月上旬开始自查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市中心。

援助工作中,我市深化便民,强化服务网络。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均建有临街一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全覆盖,并按照省厅“3+X”(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及综合服务)建设模式,基本达到标准要求。同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满足群众便利化、快捷化服务需求。

立足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援助工程实施氛围,我市选编优秀案例,在全市法律援助案件中进行优秀案例评选。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建立案件质量定期评查制度,要求各县区严格做好本单位案件质量管理。市中心采取季度普查和月抽查相结合方式,对办理案件进行质量评查,并将评查结果进行通报。突出重点人群加大政策宣传,利用春节、助残日和建军节等重要节日,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援助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及便民联系卡。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村里“APP”等网络平台宣传法律援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