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声嘱托——石台镇梧桐村党总支勇于担当工作纪实

[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20 09:13:37 稿源:市委组织部农组科 ]
            

 

清澈的河水,静默流深。不言不语,滋养大地。

初冬时节,站在石台镇梧桐村的山河子溪流旁边,极目远眺,水清岸阔,屋舍俨然,别一样的生机自此升腾。

梧桐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汉代梧国所在地,至今仍有汉画像石等文物遗迹。漫步在历史厚重的梧桐,曾经的辉煌在今日焕发着新的容颜。

如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切,离不开属于这里的人民,离不开人民推选出来的村“两委”。带领父老乡亲,克服一切困难,抵御百年的洪涝,重建美好家园,实施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发展集体经济,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获得感、幸福感,不再是一句美好的愿景,而是群众家里用的、身边住的、手里拿的,一切都真实而触手可及。

 

小标题:“我们下决心,一定要消灭穷根”

 

“穷沟沟,穷沟沟,沟沟难见新媳妇”。梧桐村,坐落在山脚下,要地没地,要经济没经济,是过去村民们口中常说的“穷沟沟”,而且还曾经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石台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找到了梧桐村人孙乔。“朋友得知后,都劝我不要干这出力不讨好的差事”,“我在企业既挣钱又舒服,还不得罪人。”“村里老少爷们咋想我,他们肯定想,孙乔想当官?”“我不会去的。”孙乔也直奔主题。

“我们镇党委班子综合认为考虑,他可以,能挑起大梁。”为了给梧桐挖掘人才,王新宇前前后后六次找到孙乔。谈心、拉家常、话发展、掏心窝......

“你就是个石头,你心也得化开。我要是再端着,就对不起‘共产党员’这四个字。”说话间,孙乔的语气坚定了起来。

扛起了担子,意味着责任。但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却始终是压在新一任村两委班子心头的一块大石。面对眼前的烂摊子,孙乔思绪万千。

“村里啥都没有,你说我们咋给老百姓兑现承诺。”“没有集体经济,就不能给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我们下决心,一定消灭穷根”每当走过一片片熟悉的田地、山林、塘边,孙乔都想着怎样才能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壮大集体经济。

“不能固守现有的模式,必须创新发展,要求新求变!”孙乔打定主意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走出一条适合梧桐村发展的集体经济增长之路。

今年,梧桐村针对以往村集体厂房发包合同不规范、承包租金低等问题,敢于碰硬,收回并重新以市场价发包,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

梧桐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收回原村闸河岸边的土地200余亩,重新丈量后公开发包,目前已经承包出去近200亩种植果苗,苗圃的日常维护由村民自己负责,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增加3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把闲置土地承包出去建苗圃基地,给我们增加了不少经济收入呢!这么有奔头的事情,俺们干活可不带劲嘛!”村民对此交口称赞。

采访期间,恰逢高策农业前来协商与梧桐村合作事宜。据了解,梧桐村依托安徽高策农业龙头企业,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芦笋种植,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在创新土地经营上,梧桐村还成立了土地专业合作社,托管承包村民土地与第三方合作,承包村后荒山,同时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发展光伏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还想成立农民劳务公司,既得让老百姓出去挣的到钱,更得让他们挣的钱有保障。”说起增加集体经济,孙乔的笑容里充满着希望。

身负责任与使命,梧桐村不忘初心,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更加坚定地着力发展集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

从汉朝设梧县建制至今,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厚重的人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也发生在梧桐,遗存的大量汉化像石等古迹以及梧北小学院内的朝元寺遗址,都凸显着梧桐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下一步,我想从文化入手,走出一条贴合梧桐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孙乔坚定地说。

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梧桐村理清发展思路,以党建促发展,让集体资产发挥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小标题:“要记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帜。”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8月18日,我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这是自1997年以来,21年里短时集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次,也是我市历史上降雨强度最大的一次。暴雨倾注而下,百年不遇的洪涝凶猛的来到大山下子民的面前,更是给初上任的孙乔来了一个天大的考验。

“你不是来镀金的吗?”“这回够他喝一壶的”......有些群众,在暴雨面前,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相反,他们更想看看这位新来的书记有几把“刷子”。

险情就是命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摆在了梧桐村村“两委”的面前,更摆在了“初来乍到”的村党总支书记孙乔的面前。

“这是人命关天的时候,你不能有私心。”“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梧桐人,咱不能眼看着家园被毁。”.....孙乔深知,要想打赢这场抗洪抢险的硬仗,首先要做通的就是人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别人信服,首先自己先做到。面对洪水,孙乔没有退缩。趟着齐胸深的洪水,沿着巷道逐户排查搜寻受灾群众。

这一点,孙乔的爱人张彦丽最有发言权。“你见过脚指甲一碰就掉的吗”“又肿又黑,那还是个脚吗”抗洪期间,孙乔连续几天泡在水里,深夜回到家里,躺着沙发倒头就睡。妻子想给他端盆热水泡个脚,哪曾想,指甲连着袜子就掉了出来。泪水,从这位女强人的眼中夺眶而出。

“叫我怎么不心疼?”看着熟睡的爱人,张彦丽深知,这是他的选择,更是他的责任。

人常说,真心换真心。孙乔的真心换来的是村“两委”班子的支持,是“一组一会”的支持,更是梧桐村所有党员干部的支持。

和孙乔一样,面对洪水毫不退缩的还有梧桐村党总支副书记陈修桥。他在洪水中,从凌晨4点一直奋战到下午5点,救助了一个又一个陷入危难的群众。

“陈修桥对我们全心付出,没有他,我不知道会不会被洪水冲走”,就在大家都在称赞陈修桥的时候,他的姐姐却心疼地骂起了弟弟。“咱爸妈也在水里,你咋不救,你简直就是‘不孝’。”“还有,你自己要是出点啥事,咋办!”

责骂伴随爱护,怨言更是心疼。“没有事,是我同意的,他是村干部,是共产党员,在危急关头,哪能先救我们而不管他人。”陈修桥的父亲、一名退伍老兵,给被姐姐“批评”的儿子撑起了腰。“要记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帜。”

在梧桐村,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3个党支部、5个村民理事会、97名普通党员,他们和石台镇广大党员们一起扛起了鲜红的党旗,在危急关头、生死时刻,把担当扛着肩头,把党旗插在了抗洪最前线,高高飘扬。

 

小标题:“看到河清岸阔,就像自己的脸洗干净了一样。”

 

山河子,石台镇梧桐村的母亲河。打张祖良记事起,这条河就安静的在这流淌。

老张是梧桐村梧南片区党支部书记,但山河子近年的情况,是他最为挂念的事情之一。

“河不像个河,到处都是垃圾。”“岸边被村民种满的庄稼,没有了路,情况真是没法说。”老党员张祖良说话心直口快。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战役。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以来,梧桐村高度重视,成立组织,制定方案,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我们这个河两边种的都是庄稼,你让谁少种,谁都会跟你闹。”孙乔说。

“这事还是我们理事会来吧,相信我们一定能把工作做成做好。”走访群众、讲解政策,没成想不到一周,所有群众的工作都做通了。

“我们也想环境好点。”“人家理事会啥工资都没有,过来找我们好几趟,你说人家图个啥。”老百姓,是最有情义的人,他们比谁都知道谁对他们好。

一条2千米的山河子步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群众主动退后了三米,杂乱的树木全部清除,旁边的建筑一一消失,美丽的山河子,呈现出新的面貌。“看到河清岸阔,就像自己的脸洗干净了一样,舒服。”老孙动情地说道。

梧桐村,时常可见身着红色马甲的巾帼志愿者,头戴小红帽的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走进梧桐村,房前屋后的树木、花草、绿色蔬菜,为冬日的村庄增添一抹抹色彩。你好我好大家好。村民们在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自己家的同时,积极投身农村“三大革命”、美家美院清洁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行动中,在外打工创业的年轻人一回到家乡,便感叹着巨大的变化。

“每次回来都能明显感受到梧桐村的新面貌,环境更美了、道路更宽敞了,邻里街坊们还是一样的亲切质朴!难怪老父亲不愿和我去城里居住呢!”年轻人笑着说道。在梧桐村,村里党员干部与志愿者一同清扫庭院卫生死角、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及时清除生活垃圾,更化身“宣传员”向村民们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家美院清洁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

让家里门外净起来、房前屋后绿起来、庭院环境美起来,以“家庭”为单位,推动梧桐村从“小家小院美到大家共同居住的村庄环境美”。

党总支的努力向上、锐意进取,百姓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

正午时分,站在平整一新的母亲河山河子岸边,梧桐村党总支成员望向远方,那里有组织的嘱托,百姓的信任,更有梧桐的希望和前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