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经开区推行管理体制改革
今年来,杜集经济开发区通过推行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落实人事薪酬制度,实施代管村移交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资金、发展保障。
推行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杜集区创新开发区选人用人机制,推行“管委会+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全体起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选人用人模式,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和年薪制,充分调动了开发区上下的积极性、创造性。实行比选择优班子成员,配强开发区领导班子。优化园区内设机构,设立7个内设机构,配齐配强内设机构负责人,理顺机关内部管理。落实人事薪酬制度,建立“薪酬+绩效”考核体系。对选聘在开发区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保留原档案身份不变,正常晋升档案工资、职级,按照档案工资给予缴纳社保费用、职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执行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进一步激发开发区人员干事创业活力。
实行村级代管改革,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为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机制,助推产城一体,加快推动开发区更好更快发展。2019年5月,在杜集区民政局牵头下,园区代管村改革正式启动,将原隶属于高岳街道的孙庄村和原隶属于朔里镇的罗里村及纵楼、刘楼、段庄3个自然村移交给开发区代为管理。移交后,开发区管辖面积由原来的6平方公里增加到10平方公里,管辖的人口增长到13300人,进一步整合优化园区的发展空间。
完成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开发区作为一级财政,实行单独的财政管理体制,实施单独收支核算,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单独收支核算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开发区财政仅需保障自身运转经费及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发展、辖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正常费用,开发区内的重点项目征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区政府予以补助或由东昱建投集团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有效推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推行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杜集经济开发区建立健全了机构合理、职责明晰、权责一致的运行管理机制,开发区上下干劲十足,精气神明显提升。预计2019年,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4亿元,完成税收5000万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2亿元,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何效应、裂变效应逐渐显现,各项工作呈现出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