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石台镇大打秸秆禁烧战
6月3日,在杜集区石台镇白顶山村村民朱克银的10亩麦田地里,一台大型灭茬机往来穿梭,把打成碎末的秸秆翻入土里,变废为宝。连日来,秸秆粉碎的场景在该镇7个村(居)随处可见,彻底杜绝了村民焚烧秸秆现象的存在。
曾经,村干部年年抓禁烧,但村民为图方便,对秸秆一烧了之。“如今禁烧政策实实在在,秸秆还田鼓了‘粮袋子’,富了‘钱袋子’,俺们可舍不得烧秸秆。”肤色黝黑的朱克银坐在地头细细算起了“三笔账”:第一笔是“成本账”。现在实行秸秆还田的麦地,政府全额补贴,农民灭茬没有成本。朱克银家的10亩小麦灭茬分文没掏,而且灭茬机采用的是秸秆还田和旋耕一体化,还省去了每亩30多元耙耕费。秸秆还田作肥后,每亩可少施40多公斤化肥,省下百余元。
第二笔是“增收账”。小麦秸秆还田,相当于每亩地增加了14公斤碳氨、3公斤的氧化钙和6公斤硫酸钾,提高了地力,而农家肥的肥力可持续2年以上。此外,灭茬后的麦田特别适合宽行播种玉米,比传统的种植技术每亩增产90公斤左右。
第三笔“生态账”。保护了蓝天碧水。以往秸秆焚烧污染环境,还造成土壤板结。现在不烧麦秸,空气也清爽多了。朱克银又比划道,“往前的麦收季节,俺们的眼睛是红的,鼻孔是黑的,甚至连家里厨房锅碗里都是灰,农民都成了‘煤炭工人’了!”
秸秆还田,也让农机手挣到了真金白银。白顶山农机手王大法说: “我们农机手每灭茬一亩地,政府补贴20元,除去耗油、机损等成本,一天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据了解,今年午季,石台镇党委、政府把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村一策”,做到“四个到位”,即:技术服务到位、方案实施到位、人员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严格落实“四盯”工作,即:盯机、盯人、盯地块、盯重点地段。本着收一块、耕一块、种一块的工作步骤,确保午收期间在石台镇辖区内“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齐心协力打一场漂亮的午收“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