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成就 · 淮北这十年】十年,淮北筑梦沃野绘新景

[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0-12 08:51:56 稿源:市传媒中心 ]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既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又要实现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还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和战略转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间,淮北儿女深耕希望的田野,播种振兴的梦想,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啃下最难啃的骨头

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完成了

截至2020年底,全市22个贫困村实现全部出列、13052户35235人(不含自然脱贫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7%降为0,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411元增长到2020年的1.15万元。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淮北市2018至2020年综合评价连续三年获得“好”等次。

2012年,濉溪县率先设立濉溪县扶贫办公室,负责推进濉溪县扶贫开发工作。

2013年,我市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标准和底线,全面开展贫困户摸排识别、建档立卡系统录入工作,确定并上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41户36603人,贫困村22个,全部在濉溪县。这为后面的“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4年,市扶贫办公室挂牌设立。

2015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的脱贫攻坚总目标。

2016年,各方财政资金汇聚而来: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9310万元,盘活存量资金用于扶贫2418万元,中央及省转移支付4295.4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2350万元,力挺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推深做实。与此同时,在22个贫困村分别建设60千瓦光伏发电站,将发电站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启动户用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受益的贫困户中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

2017年,全市上下围绕“濉溪县计划出列村15个,脱贫人口7810人”的总体目标,铆足干劲,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在原有扶贫力量的基础上,为贫困村增派一名县级领导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选派一名扶贫专干帮助村子建强班子队伍。健康扶贫方面,落实省“180”“351”政策,实施“1224”健康脱贫举措。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0%以上,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

2018年,距离脱贫攻坚收官只剩3年时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全市干群明确了冲刺任务!这一年,沿着正确方向,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攻坚打赢了翻身仗,3256人脱贫、3个贫困村出列,至此全市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2019年,全市保持响鼓重槌、尽锐出战的攻坚姿态,坚持综合类问题整改与完成全年减贫目标同向发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与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同频共振,全面发起“四季攻势”。这一年,1046户3034人脱贫。

2020年是铭刻历史的决胜之年——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进展。

——稳定脱贫质量更高。所有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看病有了“医靠”,115个行政村40.67万人喝上了纯净水。

——整体面貌大幅改善。1710公里农村公路建成,濉溪县实现“村村通”,城镇公交通行率达100%。动力电、光纤宽带、4G网络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乡村治理全面提升。全市调整设置党组织2269个、组建理事会2285个,建立“党群连心站”“党群微家”等议事载体,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利用“一组一会”推动脱贫攻坚、矛盾化解、移风易俗、法治教育、乡风塑造等乡村治理工作落地生根。

——攻坚合力持续凝聚。全市5200余名帮扶干部、70名镇扶贫站工作人员、205名村扶贫专干,常态化开展“入户连心大走访”等,切实履行包保责任,密切干群关系,解决实际困难。212家民营企业纵深推进“民企帮村”行动,投入资金5126万元,惠及贫困户2632户7545人。市级扶贫公益基金在全省率先成立,募集的4000余万元全部投向濉溪县。

现行标准下,我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成功实现美丽蝶变,淮北22个贫困村、13052户35235人“笑”了!

办好百姓事关键在党

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有了新蓝图

2018至2020年,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扣“20字总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将中央、省委要求与实际相结合,力求政策举措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2018年,市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立。

这一年,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这一年,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这一年,产业融合不断加速。

这一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2018年,粮食总产125.2万吨,实现“十五连丰”。

2019年,接续成果、再创佳绩。

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若干扶持政策》,编制了《淮北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1+5”规划,明确了加快刘桥镇、双堆集镇乡村振兴试点镇建设等。

特色种养业扶贫取得新成效。种植业发展水平得到新提升。小麦单产492.3公斤,居全省第一位;全年粮食总产150.3万吨,较上年增长4.2%,实现“十六连丰”。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0多万亩,约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濉溪县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新进展。

农村“三变”改革实现新突破。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现乡村振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品牌强农行动实现突破。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

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加强。

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加快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开创农业农村新局面……乡村振兴前行的方向逐渐明晰,一步坚持,一步坚实!

乡村振兴就是幸福生活

带领群众奔向更好的日子

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地铺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就是幸福生活!

2021年6月,肩负着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的使命,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与此同时,全市上下聚焦重点难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同年10月,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专项小组成立,这标志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走向健全。

回望2021,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农业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1.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案例。市农业农村局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征途漫漫,唯有奋斗。2022年,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就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的举措之一。

今年4月,全省确定的第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市级试验区仅有2个,我市为其中之一。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0元,比全省的10570元高出60元,居全省第10位,皖北六市第2位;同比增长5%,居全省13位,比一季度前进了2个位次。

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

今年6月,市委书记覃卫国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上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把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拉高标杆、奋勇争先。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日子“将就过”到生活“讲究过”,一幅不断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图景正在淮北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