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领”出乡村共富路
近年来,濉溪县坚持把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破解“集体穷、产业弱、群众散”难题的关键抓手,创新推行“村集体+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集体增实力、农户增收益、产业增活力”的乡村共富路。
党建聚力,织密组织“保障网”。建立“县级统筹、镇级包保、村级落实”三级责任机制,研究制定《关于推行村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的八条意见》《濉溪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合作社股权设置、利益分配、财务监督等规范。聚焦“缺思路、缺技术、缺管理”问题,构建“头雁领航、骨干支撑、党员示范”体系,选拔32名“懂经营、会管理”的村书记担任合作社“领航员”,组织赴江苏华西村、浙江余村等先发地区考察学习;举办“田间课堂”“电商运营班”等专题培训120场次,培养农机操作、直播带货等“田秀才”600余人;设立“党员责任田”“先锋示范岗”,引导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在技术指导、产销对接中发挥先锋作用,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合作社的发展优势。
模式创新,激活共富“新引擎”。针对土地碎片化问题,推行“流转+托管”双轨并行,农户将土地流转至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参与合作社集体收益分红。打通“三产融合”闭环。一是“种植+加工”,刘桥镇杨庄村建成面粉加工厂,生产“杨庄面粉”品牌产品,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是“种植+电商”,双堆集镇大桥村依托电商平台直播卖货,2024年销售酥梨800吨,销售额超500万元;三是“种植+农旅”,韩村镇马店村发展油菜花观光、亲子采摘,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80万元。构建“社企农”利益共同体,创新推行“党组织+服务组织+农户”模式,庙前村结合“两田制改革”工作,成立“濉溪县互帮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余亩,今年小麦单产550余公斤。
机制破题,共绘增收“同心圆”。建立健全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非货币财产入股,村集体以集体土地、资产及上级扶持资金等单一或组合方式入股,将土地、资产等量化为股份,根据合作社盈利情况按股分配。推行固定收益分红,按照土地等级和产出价值确定固定地租,庙前村农户每亩获固定收益后,再按合作社盈利的30%二次分红,实现“旱涝保收+增值共享”。推行“保底+分红”模式,先给予农户保底收益,再从净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合作社所获得的盈利除了分红和合作社本身发展外,将部分收益用于购置农机、建设仓储等,提升合作社造血能力,同时也为道路美化、安装路灯等民生领域提供了资金支持。(张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