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精准赋能“小网格” 探索基层治理效能跃升之路

[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9-12 16:02:57 稿源: ]

3.jpg

近年来,濉溪县通过整合资源、多网合一、塑造品牌、数字赋能、强化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从“粗放模糊”向“精准高效”的转变,探索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基层治理效能跃升之路,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多网合一,重构基层治理新模式。为破解低效网格化治理困局,濉溪县由社会工作部牵头,统筹12个县直部门共建“共治微网格”,在深入调研、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秉承“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原则,整合各领域网格资源,将全县213个村(社区)精准划分为2522个网格,配备3469名专兼职网格员,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打造“共治微网格”,在26个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党组织+红色业委会”模式,在213个村推行“网格党组织+红色邻里委员会”模式,构建“村(社区)书记—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五老乡贤”四级治理体系,实现党建引领下城乡治理效能精准提升。为强化各部门协同合作,濉溪县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完善“发现—分办—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建立县镇领导“双联系”制度,县领导包保矛盾复杂社区,镇领导直联重点网格,凝聚上下联动治理合力,高效化解疑难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文化赋能,塑造个性化治理品牌。濉溪县各镇村以“共治微网格”为服务阵地,立足地域特征、治理难点和群众需求,结合独特文化资源打造治理品牌,实现基层服务从“标准化覆盖”迈向“个性化增效”。百善镇结合运河文化、茶文化打造“三和工作室”,创新建立“三和调解法”,以“听河”促“和”、以“喝茶”调“和”、以“观荷”悟“和”,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四铺镇利用村民废弃的房屋打造“菊”心堂网格化治理品牌,集党员教育、科普宣传、休闲健身、文化活动、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多元化、高品质的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南坪镇传承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组建“心连心调解队”,创新“六推工作法”,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5.4%。双堆集镇推行“一杯茶”工作法,引导当事人在“茶叙调解室”喝着茶、聊着天化解心结,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9.8%。

  

数字转型,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濉溪县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网格化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跃迁。构建网格治理“智慧脑”,建立“濉时e办”智慧平台,整合114类治理事项,实现人、地、事、物全要素数字化管理,完善“镇—社区—网格员”三级调度系统,构建“居民上报—智能派单—部门处置—满意度评价”闭环机制,群众诉求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平台事项办结率达99.09%。网格员结合日常工作与网格走访,利用数字终端实时录入信息、上传图像;数字化平台动态集成各类信息,实现“一次采集全域通用、一次变更全网更新”,为工作溯源、分析研判、精准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建立“每日记录、每周总结、每月分析”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对各类交办问题的解决路径、处置进展、复查结果等进行动态管控,对未结事项及时提醒到人,对超期事项及时通报情况,切实做到“抓实每一天、闭环每件事、管好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