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三措并举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淮北市始终坚持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以系统化规范管理为基础,以特色化教育形式为支撑,以精品化资源整合为驱动,三措并举、协同发力,持续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系统化规范管理,压实党员教育“责任链”。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严格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及省级贯彻落实举措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印发了《淮北市党员集中培训工作规范》,建立起分级分类、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进一步明确市、县、基层三级党委的培训比例和责任分工,通过细化责任主体、规范实施流程、统一标准要求、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步推行培训计划报备机制,整合市级层面各类党员教育培训班次,统筹制定年度全市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同时加强对县(区)、镇(街道)的指导,推动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年度培训计划,实行逐级备案管理,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分级加强跟踪督导,建立起完整的党员集中培训工作闭环,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规范化、标准化、实效化,确保学习培训全覆盖、无死角、见真章。 特色化教育形式,拓展党员教育“新阵地”。在抓好规范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党员经常性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教育载体和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现有资源载体,创新开展“开放式党课”讲授活动,将党课从室内搬到室外,从讲台延伸到基层,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开放式党课”近500场次,覆盖党员群众4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还精心组织“先锋讲述微党课”擂台赛活动,通过137场擂台赛,推动420余名普通党员走上讲台,讲述身边故事,传递党的声音,做好擂台赛成果转化工作,开展“送党课下基层”活动87场次,覆盖党员群众5000余人。指导各县区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打造出“小推车红色课堂”“流动课堂”“背包课堂”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员教育品牌,极大地增强了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覆盖面,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精品化资源整合,建强党员教育“素材库”。高度重视党员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市情实际,深度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质量。以全省《红色文物“讲故事”》活动为契机,组织专家精心编写《一份红色讲义—朱务平烈士的不朽青春》《一盏铜质煤油灯——淮海战役中的军民鱼水情》两部生动读本,让淮北红色故事焕发时代光彩。结合淮北党组织成立100周年和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历史地位,系统编写《淮北百年党史》《“小推车”精神研究》等教材10册,为党员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本土教材资源。同时,连续举办6届淮北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摄制党员教育电视片、微党课200余部,其中《石榴红了》《茶馆新事》《推出胜利》等近百部作品荣获全国全省奖项,创作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深耕新媒体党员教育资源创作,推出《如何申请入党》《党组如何设立》等8个新媒体长图,被中组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采用,推动党员教育内容从“可看可听”走向“走心走实”,实现资源供给从“量”到“质”的跨越提升。



当前页面: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