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三抓”举措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濉溪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来抓,以“抓分类教学、抓资源供给、抓培训纪律”为关键着力点,持续创新内容形式、优化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抓分类教学,精准施策提升培训质量。濉溪县立足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的差异化需求,积极探索分类教学模式,实现培训供给与党员需求的精准对接、有的放矢。在农村党员培训方面,突出实用技能传授,聘请36名专业讲师和69名“土专家”“田秀才”担任讲师,创新打造“农技专家送学讲堂”,同步组建32人的“送学专员”队伍,围绕家庭农场主、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等七类群体开展针对性教学,累计送学36场,培训农村党员4000余人次。面向流动党员,构建线上送学机制,依托微信群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累计推送学习资料300余篇,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座谈交流、创业经验分享等活动,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针对离退休党员,开设“银发课堂”,鼓励经验丰富、学有专长的老党员上讲台、讲党课,联合老年大学开展合唱、演讲等文体活动,丰富老党员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基层党组织书记,则通过“擂台比武”等形式,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交流经验、破解难题,有效提升履职能力。
抓资源供给,多维发力夯实培训基础。濉溪县坚持多渠道、多层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供给与平台支撑,不断夯实培训工作基础。建强师资队伍。建立动态管理的“师资库”,广泛吸纳党政领导干部、党校教师、优秀基层骨干、先进模范等优质教学力量,通过专题教学辅导、培训课题联审等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形成一支结构优、能力强的讲师队伍。丰富课程资源。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依托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临涣文昌宫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实景课堂,绘制党性教育“红色地图”,增强教育培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同步推进“村干夜校”建设,围绕政治理论、集体经济发展、信访维稳等8类主题设置课程,建成3个社区干部实训基地和5个现场教学实践点,推动教学内容贴近基层、服务实践。拓展线上平台。积极建设党员教育云端资源库,摄制《身边的榜样》《微风徐来》等党员教育片,依托“濉溪先锋”系列平台推送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指尖课堂”,推动党员学习常态化、全覆盖。
抓培训纪律,严督实导强化培训实效。濉溪县将纪律建设贯穿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以严明的制度、严格的监督和科学的考核,保障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健全制度体系。制定《濉溪县党员教育培训纪律要求》,明确课堂纪律、学习要求、请销假程序及考核标准,实行学时登记和缺勤通报制度,对重要班次实施封闭管理,课前统一存放手机,严禁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筑牢纪律防线。强化过程监督。推行“一对一跟班督学”机制,由组织员或班主任全程跟踪管理,实时掌握学员学习状态,并通过谈心谈话、业务测试、问题交流等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实施“纪律+学业”双考核,将日常纪律表现作为结业鉴定的重要依据,把参训情况、纪律表现与党员年度评议、评优评先挂钩,对违反纪律的学员,视情节予以提醒谈话、通报批评直至取消结业资格等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如实反馈至所在党组织,切实增强纪律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培训环境。



当前页面: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