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烈山区:打造“背包课堂” 推动党员教育培训"精准滴灌"

[ 字体: 发布时间:2025-10-17 18:09:00 稿源: ]

9.jpg

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抓实党员教育集中学习培训,针对矿退社区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农村党员学习时间不固定等问题,创新推出“背包课堂”学习模式,组织党员“背包客”主动上门,将学习资源“打包”送到党员身边,有效推动党员教育从传统“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构建起“党员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的党员教育新格局,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常态化。

  

精准滴灌,按需培训“解渴”。聚焦党员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烈山区坚持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原则,推动培训内容差异化、本土化,注重运用通俗语言和生动形式开展教学。全区建立“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效果反馈—优化迭代”闭环机制,依托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征集不同党员群体学习需求,实现课程内容精准匹配。针对农村、社区、企业等不同领域党员特点,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统筹专业师资力量,打造适配教学阵地,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科学性、精准性与实效性。在具体实践中,“背包课堂”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土壤墒情、林果业种植等开展农技实训;走进工厂车间,邀请专家为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现场“把脉开方”;融入城市社区,组织党员围绕老旧小区改造、邻里矛盾调解等治理难题共商对策。今年以来,全区已面向农村、新兴领域、城市社区等党员群体开展“背包课堂”75场,覆盖党员2100余人次,有效激发党员参与热情,提升教育实效。

  

多维赋能,建强队伍“铸魂”。烈山区通过“选、育、评”三位一体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背包客”队伍。在选拔环节,构建“特聘专家+党政领导+党校教师+基层干部+乡土人才”五位一体师资体系,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与定向邀约相结合,吸纳75名涵盖党建、农业等7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入库。在培育环节,实施“理论筑基+实务强技+创新赋能”递进培养计划,依托区委党校主阵地,邀请省委党校教授、行业领军人物授课,夯实理论根基;同步开发“送教下基层”实务课程,串联榴园村四眼井、艾草工坊等11处现场教学点,打造“红色溯源—共富实践—治理创新”三条研学路线,推动党员教育从“听理论”向“沉浸感悟”转变。在管理环节,建立“送学质量+群众满意度+基层反馈”三维评估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对表现优异的教师予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持续提升“背包课堂”教学水平与服务能力,确保党员教育铸魂育人实效。

  

知行合一,学用闭环“见效”。“背包课堂”不仅送理论上门,更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各社区为“背包客”统一配发专用背包,内置理论读物、民生政策简册及便民服务工具等,推动党员教育从“书本学习”向“一线解题”深化,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实现理论武装与实践创新同频共振、双向赋能。“背包客”以送学上门为契机,积极引导党员投身“敲门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一线实践为课堂,创新开展“周二健康行”“四点半课堂”“书记连心日”“一杯豆浆”等背包服务项目,推动党员在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结对帮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协调解决土地流转、特殊群体帮扶等各类问题220余件,构建起“群众有需、党员必应”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办好办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