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淮北先锋网 > 时政要闻

文明已成清明节主题词

[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7 11:15:33 稿源:淮北新闻网 ]

3月24日至25日,我市迎来首个清明祭扫小高峰,各大公墓陵园累计迎来祭扫群众12.4万余人次,车流量19228车次。今年我市继续在各大公墓实行墓区内严禁烟火的严格规定,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选择花祭等方式,以更为文明有节的方式寄送对亲人的哀思。

25日上午8点左右,前往方山公墓的车流如潮,路两边早已经密集悬挂倡导文明祭祀的横幅。方山公墓墓园前,工作人员摆出了“鲜花换纸炮”活动,以菊花、康乃馨换取市民手中的纸钱等祭品。墓区里,市民纷纷将携带的花环、盆花等装饰放在墓碑前,部分工作人员在其中开展巡查、引导,对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予以及时制止。

在福寿园纪念陵(方山公墓二期)门前,前来为父亲扫墓的张女士和其家人被“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的倡议书吸引。为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陵园免费提供黄丝带、心愿卡片、千纸鹤,让市民相思心语遥寄亲人,并购买了上千尾金鱼提供放生服务。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张女士一家人郑重地在文明祭扫倡议签名区郑重地留下自己的姓名,将写有“祝愿家人平安健康”祈福牌挂在祈福架上。她表示,“清明节的祭拜方式并不是最重要,关键的是要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在长辈健在时孝顺厚养才是最重要的”。而随着文明清明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殡馆场所的持续引导,近年来,“内容更大于形式”的祭拜理念深入人心,纪念陵推出的草坪葬、花坛葬等也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

2014年以来,鹰山公墓严禁烟火的规定顺畅推行至今,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公墓门前“鲜花换纸烟”的摊位不见踪影。“在我们这里,文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公墓管理所所长石鹏介绍,前来公墓祭扫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怀抱鲜花或花环、盆花,即便开设换领服务,也基本换不到什么纸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墓管理方加强为祭扫市民的服务,除了提供毛巾、水桶、祭思卡、黄丝带等专用祭扫物品,还设置领用轮椅、雨伞、常规应规药品等的志愿服务台,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由工作人员负责轮椅接送。

据了解,今年我市清明祭扫高峰期为3月24日-4月7日,除刚刚度过的小高峰,按照往年惯例,3月31日和4月1日以及5日(清明节)、6日、7日,也将出现集中祭扫活动。市民政部门在此提醒,市民应尽量避开高峰日和高峰时段,避免因集中出行、集中祭扫引发安全隐患。

■记者韩惠通讯员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