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淮北先锋网 > 外媒看淮北

《新华网》淮北杜集区:“红色引擎”聚民心

[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02 10:16:19 稿源: ]
            

宽阔的广场上,党徽熠熠生辉,“开放式党校”五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夺目。日前,笔者来到淮北市杜集区双楼村采访,村党总支书记徐亲振说,这个开放式党校是该村在2017年建成的。“可以上党建课,也可以上经济课、民生课……前不久,区里的领导就来我们村上了一节党建课,有好几百人来听课!”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开放式党校的建设是双楼村党总支提升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双楼村党总支率先进行开放式村部建设,推倒了村部围墙,改变了过去村部封闭单一、门前冷落的状况,同步建设了“八室四栏一杆旗一广场”,把开放式村部打造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推倒的是围墙,消失的是‘心墙’。现在我们到村部办事既方便又快捷!”双楼村村民钱芬说。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党员们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我们,还邀请农技部门的技术员来讲课!”通过种植蔬菜而走上致富之路的双楼村村民郭自喜激动地说。双楼蔬菜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时,大多数村民还在种植传统的一麦一豆,对于设施蔬菜种植缺乏认识,不敢轻易尝试。为了打破僵局,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率先进行种植,经过大胆尝试,第一批蔬菜销售情况良好,参与的种植户收入比以往翻了好几倍。消息一传开,村民们纷纷承包大棚种植。而村里的党员干部们也毫不吝啬地传授种植技能,带领村民们共同种植起大棚蔬菜来。如今,双楼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已由最早的7户发展为362户。

据悉,双楼村按照“规模适度集中、方便生产生活、有利群众自治”的原则,为12个村民小组配备村务协管员,进一步激活农村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同时,党员、村民代表自发成立5支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排查员、乡村文明倡导员等“五大员”的作用,架起党总支与村民沟通联系的“新桥梁”,消除了农村工作的死角和盲区。

不久前,民政部公布了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名单,杜集区榜上有名。(丁贤飞 申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