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写在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之际
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作为淮北市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濉溪县,只有在思想上、措施上、行动上持续发力,众志成城,才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2018年是濉溪县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的逆势而上之年,自被省委、省政府约谈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入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扬淮海战役全民动员、全面动员、全力支前的“三全”精神,背水一战、奋起直追,聚焦问题抓整改,精准发力不松劲,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突出产业带动,在创新“造血”扶贫上持续发力。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农业基地+贫困户”等“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今年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1394亿元,建成特色种养业产业发展达标村12个、扶贫产业园区67个,带动1.1373万户贫困户实现稳定收益。结合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举办电商知识培训班28期,累计培训2000人次;10个有脱贫任务的镇15个超市设立“扶贫柜台”,销售贫困户种植农产品18万斤。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刘桥村“八个一”旅游项目建设;百善柳孜文化园借助运河文化旅游节多渠道开发岗位,安排多户贫困户在园区就业,被央视报道。
突出就业创业,在拓宽增收渠道上持续发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濉溪县把就业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着力开发村庄和道路保洁等居家就业式公共服务岗位,公岗在岗2235人,为贫困户增收1800万元,自主开发河道巡防员、护林员、护路员等辅助性岗位近2000个。按照“把车间建在村口,把岗位送到门口”原则,引导和扶持“小老板”利用农村闲置的学校、民宅,建设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目前,建设就业扶贫驿站(扶贫车间)33个,招募就业扶贫基地86个,为贫困户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突出扶贫扶志,在增强内生动力上持续发力。组建“扶贫宣讲团”,以泗州戏、淮北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脱贫攻坚文化同行”巡演390余场。大张旗鼓开展最美励志贫困户、优秀帮扶责任人等评选活动,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助贫有功、扶贫光荣的浓厚氛围。采取定期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等办法,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技能培育等入手,通过“扶智”让贫困户走上“能力脱贫”之路。
突出基础改善,在强化发展支撑上持续发力。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脱贫攻坚首先要从改善发展条件入手,着力提升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今年,濉溪县交通扶贫项目建设道路114条,总长71.657公里,已全部完工。投入3105.37万元的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实施,22个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农村电网工程总投资5918万元,22个贫困村102个台区已全面完成。大力推进农村改厕,投入资金3970万元,建设397座公厕;农村户厕建设投入资金3028万元,改厕农户1.514万户,其中贫困户1.0142万户,已全部竣工。
突出真考实核,在深化作风建设上持续发力。濉溪县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124个,印发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报5期,对16个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通过定期通报、约谈提醒、奖惩问责等手段,褒奖先进、鞭策后进。
在第五个全国扶贫日来临之际,濉溪县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将进一步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主动扛起扶贫责任,伸出援助之手,汇聚强大力量,努力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勠力同心打赢这场硬仗。(濉溪县委书记 赵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