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相山区:“三个创新”探索红色物业新路径
淮北市山区持续推进“网格(小区)党支部+红色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红色物业”为架构的“红网满格1+2”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组织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紧盯社区综合治理、老年业主服务以及社区出行难、停车难、充电难等百姓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促进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阵地载体,汇聚资源力量。构建“4+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创新开展社区“一岗通办”改革,打破社区原有岗位职责限制,打通群众办事慢、办事繁等痛点堵点问题,释放更多人员力量下沉小区(网格),“主动上门找群众”,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全面、优质的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力量,依托85家红色“益”站、物业办公用房、驻区单位活动阵地等场所搭建“民情收集站”“民情接待处置中心”,通过站点接待、上门服务等形式,开展“一站式服务”,优化办事程序、服务流程,畅通居民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积极创新推进“社会组织进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多方元素融入居民生活,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质量。鼓励市直大工委、区直大党委成员单位,在职党员、各类志愿者、“三官一师一员”,网格员、城管队员、物业服务人员,网格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社会组织和各类协会等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治理质效。建立分级调处机制,建立“楼栋—网格—社区—街道”分级调处机制,网格发现的问题由网格(小区)党支部直接办理,重难点问题按照“网格召集—分级转办—问题处置—核查反馈—评议归档”清单式闭环流程处置。超出社区管理权限、无法解决的问题,分级上报协调解决,不断提升基层管理精细化水平,确保“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结合十项“暖民心”行动,针对小区内便民停车、快乐健身等居民群众心系“关键小事”,网格(小区)党支部召集红色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召开事务协调会、民情恳谈会270余次,实现协调发展、共治共建;全区因小区治理的信访问题逐步下降,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业委会主任、物业公司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实行“一述双评”,红色业委会(物管会)负责人每年向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小区)党支部述职;社区党组织每年对红色业委会(物管会)履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全体业主公开;网格(小区)党支部每年对物业服务企业形成综合评价意见,按程序反馈给物业主管部门,作为评价物业服务企业的重要内容,用考核评价推动网格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工作方法,科学精准施策。紧扣群众难点痛点堵点,创新服务载体,注重因地制宜、因型施策,发挥红色物业作用。在“三供一业”移交小区、老旧小区,用足用好“雷云说事拉理室”“聚心茶馆”等载体平台,充分发挥熟人社会优势,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新建小区,通过“流动办公桌”“办公晨摊”等工作机制,统筹公安、人社、卫健等12家单位,现场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惠民帮扶政策,开展免费体检活动,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依托“相山先锋行”APP开设“民情直通车”板块,持续推广应用东街“e”治理、“红动滨河”等微信小程序,涵盖基层党建、党群阵地、公共服务、积分兑换等多项服务功能。用好微信群、QQ群等线上反映问题渠道,将网格(小区)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信息、群众诉求等上报“云端”,实现在线沟通、线上反馈、实时处理,推动智慧治理“指尖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